2021年区域污染控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IJRC)“大气化学与动力学”暑期学校于德国当地时间9月20日-9月25日在于利希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研究所成功举办。受疫情影响,暑期学校在线上举行。本次暑期课程的受众面和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对IJRC实验室同学开放,同时也向兄弟院校开放,来自IJRC、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等10余所单位及院校60余名同学报名参加暑期线上课程。
在关注全球大气、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背景下,本次暑期学校的宗旨是通过介绍大气化学与动力学的基本知识,用新的物理角度解释“温室效应”和“辐射强迫”等专业术语,同时开设选修课程,介绍大气研究中烟雾箱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模拟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对其物理化学过程从量到质的了解,以期给同学们打开大气气候科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视野。
来自欧洲的20多位专家学者承担本次授课任务,其中16位来自于利希研究中心,4位来自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5位来自科隆大学(University of Cologne),开设“大气结构”、“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对流层气象化学”、“对流层气溶胶”、“辐射过程和气候变化”、“烟雾箱入门”等20个专题讲座,1次课堂练习。内容从基本知识原理介绍到实验方法学,大气组分和气候变化,烟雾箱使用说明等,课程紧凑,知识广泛,系统全面地讲授了大气化学相关知识与前沿研究进展,拓宽加深了同学们现有的知识体系。
本次课程内容涵盖全面,内容丰富,是一场难得的科学盛宴。从原理到方法到解决实际问题,使同学们了解了“大气化学与动力学”在解决全球大气、气候问题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梳理了目前全球大气科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聚焦于如何运用原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同学们受益匪浅。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网上课程的学习,我对大气物理和化学的整体认识都有所加深。老师们从大气结构出发,讲述了大气领域的方方面面,既有全球尺度的大气流动、气候变化,也有分子尺度的动力学过程。既有理论上的推导与解读,也有将实际的大气过程应用于模型中。总的来说,本次课程我受益良多,对于过往学习的知识有了系统化的梳理和巩固,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心备课与讲解答疑!俞颖 北京大学 博士生
2021年的暑期课程很精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上课过程中,Jülich的老师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认真授课,并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老师们紧跟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使用最新的数据和观点,这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感谢项目的组织者和讲课的老师,促进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我希望北京大学和Jülich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短期课程,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项目,传播科学知识,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最后,我衷心祝愿暑期课程越办越好! 王郭臣 复旦大学 博士生
这次夏令营主要围绕大气化学和动力学进行展开,报告内容从对流层化学到平流层化。整个夏令营涉及的基础知识特别广泛,而且每个专题都讲述的很详细,不仅拓宽我的知识体系,也让我更能深刻地明白自己所做的研究在现阶段处于哪个阶段。对我而言,特别是关于OH自由基、O3和NO3自由基氧化痕量气体的反应机制,让我更加深了对基础的反应和动力学的了解。同时由于我是做实验室研究的,后面关于实验结果的模拟进行讨论,让给我对实验室的工作了解更为透彻。此外,由于全程都是英文演讲,不仅锻炼了我的英文能力,同时在参加的过程中也了解到真正的科研人的状态。总体而言,很感谢本次夏令营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让我在这次夏令营中收益匪浅。 马伟 北京化工大学 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