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我国空气污染成因方面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分享研究经验,2016年4月联合实验室在维也纳举办的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EGU)上组织了关于“亚洲空气污染”的专场讨论会(http://meetingorganizer.copernicus.org/EGU2016/),主要关注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成因研究。专场讨论会收到了来自我国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和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瑞士、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和卡塔尔等多个国家一流研究机构的投稿。由于讨论会主题受关注度高且投稿数量多,相比于其它专场讨论会,主办方特意安排了长达一天的展示时间,包括18个口头报告和32个墙报展览。会议期间座无虚席,国内外空气污染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就相关研究结果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专场讨论会主要包括了基于综合外场观测的数据分析展示,如反应性气体收支分析、自由基化学、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机制、新粒子生成机制、气溶胶吸湿和老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包括了有关污染物排放和变化趋势方面的观测结果分析与一些与观测结果结合紧密的区域模型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专场讨论会这一媒介,系统介绍了联合实验室在自由基化学、气溶胶化学、超级站观测和三维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专场讨论会连续三年在欧洲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持续举办,系统探讨亚洲空气污染成因和控制策略,有助于稳步提升联合实验室在解决亚洲空气污染问题中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
图1:2018年EGU国际会议上联合举办亚洲空气污染专题研讨会
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联合实验室于2015年主办了第一届“河流全物质通量国际研讨会”(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l Material Fluxes in River Ecosystems, AMFR2015),提出了从河流传统的水沙基本通量,扩展到多物质通量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并据此实现河流合理通量维护的思路。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专家指导委员会、巴黎狄德罗大学、佐治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犹他大学、牛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加拿大环境署、香港大学以及我国相关高校的2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特邀报告。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河流水沙通量变化、河流水质与营养盐循环、微污染物质来源及其归趋、气候变化与河流物质通量变化、河流生态健康诊断与修复、通量监测模拟和大数据分析管理方法等议题,从河流物质通量的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此次国际会议的举办大大有助于提升联合实验室在河流全物质通量中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
图2:2015年第一届“河流全物质通量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