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商务部条法司于方师姐
【院友简介】
于方,女,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系,同年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下属北京大学环境与资源法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环境法专家、我国环境法领域奠基人——金瑞林教授,在校期间即于导师指导下发表论文《我国水污染防治民事责任免责条件之辨析》,毕业后就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条法司。
【采访稿】
记者:能简要谈谈您的大学学习生活经历吗?
于方:我的经历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的。我1993年进入复旦大学,学习法律专业,1997年进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攻读环境法硕士,唐孝炎院士当时也在环境科学中心任教,然后我的导师是法学院的金瑞林教授。北大整体的氛围较自由宽松,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所以你需要对自我提出要求。
记者:刚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各方面都适应吗?
于方:高中时学习的范围比较固定,老师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讲解,直至你消化吸收了课本上有限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习主要靠自己,依赖于你的自觉性与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这是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我是一名文科生,可能理工科学生的学习任务会繁重一些,但其中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听不懂的知识想办法让自己听懂,做不好的事情想办法让自己做好。弱,补就行了;差,学就行了。这几句话虽然简单,但实践的方法确实就是如此。你们还年轻,这就是你们最大的资本,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多去尝试,多去努力,经历过便都是美好的。
记者:在现今的大学生活中,许多同学都非常注重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甚至把学习放在第二,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于方:我个人认为还是应以学习为重。将来找工作时,用人单位更多看的还是你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为了夯实各方面的知识基础,课内学习更重要,课外活动只是锦上添花的部分。同学们一开始可以多尝试,多体验。但以后要慢慢静下心来。本科阶段就是用来打基础的,一定要抓紧课内功课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记者:请问您在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
于方:慢慢学会自己去研究。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即使参加工作之后也要不断学习。那些学习方法,不仅在于学科方面的知识,还有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这些在未来很多年的工作中都非常重要。
记者:请问您在校期间发表过论文吗?
于方:研究生阶段发表过一篇环境法方面的论文。关于写论文,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重要。时代在进步,你们现在比我们那时查阅资料要快捷方便许多,省去了很多收集资料的麻烦。此外你要学会如何去驾驭资料,尤其是在信息过剩的今天。时代在进步,阅读文献的能力也至关重要,不能只是浮于表面泛泛地阅读,最有效的方式是带着特定的目的去阅读,脑子里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读完一篇后,想想自己能否完整地回想起文章的核心内容,必要时可以简单做一下笔记。
记者:请问您在选择工作时会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兴趣还是发展的机遇?
于方: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兴趣所在,你内心深处想做什么,你正在做什么,那是最幸运的状态。尽管去努力去拼搏去做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内心没有这么清晰的认同,那最好还是不要局限住自己的事业,去争取一个各方面的平衡,选择一个能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职位。
记者:您在刚参加工作时有遇到什么阻碍吗?
于方:有的,我想谈谈如何克服这些阻碍。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觉得自己是北大出来的而自视甚高,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要去做最辛苦的、最无聊的事情,不要将自己看得太厉害,觉得自己必须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记者:您对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
于方:很满意。因为我学的是法律专业,而现在从事的职业也和法律相关,并与我的兴趣相符。我最喜欢法律的一点在于它富有挑战性,激励人不断上进。
记者:能谈谈第一份工作对职业生涯的意义吗?
于方: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塑造你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对你有着很深的烙印。所以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十分慎重。如果你有明确的创业目标,自主创业也是很好的,如果没有,就最好选一个大的、正规的机构求职。你们也可以早点去接触社会,比如暑期参加实习,对学校外面的世界形成个概念,这对你们以后的学习也会起到激励作用。
记者:您认为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发展哪一方面的能力?
于方:除学习能力之外便是沟通能力。你想对你的表达对象准确传递你的诉求,便需要极强的与人沟通交往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记者:您认为所学专业是否一定得与未来工作对口呢?
于方:并不一定,未来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你们可以将迷茫和焦虑化为学习的动力。即使没兴趣,也要把这个专业的课程学好学扎实,不要情绪低落、自暴自弃,静心想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为自己规划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采访过程中,师姐多次强调的一点就是学习的重要性。广义上的学习贯穿生活的始末,影响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度和成就的高度。不能忽视学习,无论在校园中还是走上社会以后,无论是在自习室里还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很多同学安于全面发展的借口而将课业与课外活动本末倒置的现状下,这样的观点无疑对我们有着警醒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谈及接触与了解社会,师姐对我们的建议是--越早越好,在学校里的知识与到社会上的经历有相同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经验较缺乏的我们而言,后者的需要更迫切。这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不仅帮助我们积累经验,也能帮助我们对未来有一个全面和成熟的考虑。
谈及专业的选择和未来的规划,师姐在谈话中表露出更多的是对新一届学子们的期许和鼓励,即使有迷茫有动摇,也绝对不要轻易质疑自己的付出是否有意义,不要轻易质疑自己竭尽全力换来的接受最好的本科教育的机会,不要轻易质疑书本上经过无数事实检验过的真理。相信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就是自己的发展方向,相信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养成将使你终身受益。相信完整的价值观形成于博览与精思以后。
谈及为人为学的态度,师姐讲到给我们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就是放低姿态,在已见过许多人的怀才不遇,或自认为怀才不遇之后。杰出的人就是能把重复的事情做好,伟大的人往往自认为渺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回想起校长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只有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站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短短几十分钟的采访很快结束,听师姐说的不多,收获却不小。因为年轻所以不应虚浮度日,更不应好高骛远,因为年轻所以要敢于尝试,并且满怀自信。师姐想要告诉我们的大致在其中了。
采访&撰稿:丁风云& 木乙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