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新承诺远超《巴黎协定》中2℃温控目标下对全球各国需在2065-2070年实现碳中和,该举措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体现出中国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方面的大国责任担当。
2020年10月1日-4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赴四川省青神中学、四川省邻水中学开展为期四天的“青山绿水共为邻,美丽中国环院行”共建学习活动。此次活动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环境学院牵头,2019级博士生一班党支部、2019-2020级硕士生联合党支部、本科生联合党支部承办,学院院长朱彤老师线上指导,北大心理中心主任、环境学院第二班主任刘卉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陆克定老师、2020级本科生班主任郭松老师和青年教师刘颖君老师带队前往。
活动以指导中学生进行科研探索小项目为主开展包括环境课题调研、环境素养宣教、学院教师学术讲座、经验分享交流会等四个部分内容。在宣传环境保护教育理念的同时,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模式,培育学院党员师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同时通过将环保知识讲座与实践调研活动有机结合,将大学科研内容展现给中学师生,实现环保知识理念与育人体系的深入融合。
走进青神中学
2020年10月1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抵达四川省青神中学校,北京大学-青神中学校“北大梦,青中情”共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郭松老师以“环无止境,共创未来”学院宣传片为开篇,与学生们一起回溯了北大环境学科的变革与发展历程,并指出当下环境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代又一代环境人共同的努力。并以联合国发布的2030年实现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例,表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作为交叉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郭松表示环境治理不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还需要未来环境人的不懈奋斗,强调环境代际传承的不可或缺性。
刘颖君老师以“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科学探索的乐趣”为题,在与同学们讨论室内污染与室外污染的区别中,介绍了室内污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强调室内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引出了环境健康在该领域不容忽视的地位。刘颖君还以自身科研学习经历为例,与大家分享讨论科研探索的乐趣所在,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在高考中如愿以偿。
图1 郭松老师在青神中学宣讲
图2 刘颖君老师在青神中学宣讲
当日下午,生态环境实践调查活动在青神县竹林湿地公园开展,主题共分为“室外大气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和“湿地公园水体状况调研”两大部分。其中“室外大气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由19级博士生宋锴向青神中学校高中生介绍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形成机理,并带领大家实地观测湿地公园的大气污染状况;“湿地公园水体状况调研”由19级硕士生陈文君、20级博士生张思露和18级本科生万子超负责讲解演示,主要内容是教授高中生们利用pH水质分析仪、电导率水质分析仪和便携式水体色度分析仪,在不同采样点对湿地公园进行水质分析测试,并收集与记录数据。活动井然有序,学生兴趣高昂,收获满满,获得青神中学校带队老师的一致好评。
图3 环院学生在湿地公园为高中生讲解仪器操作(组图)
历史文化素养学习
10月2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卉、研究员郭松、19级博士班党支部、2019-2020级硕士生联合党支部、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和其他师生前往红色西山、青神竹艺城和神木艺术馆开展历史文化素养学习。
青神人民自古以来便具有勤劳朴实、勇敢坚忍的进取精神和传统的抗争变革意识,曾在青神的历史上谱写了一页页反封建斗争的壮丽诗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神人民在中共青神党组织的领导下,曾开展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运动,为青神留存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缅怀先烈,铭记历史,我院师生亲临红色西山,感受到青神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深受触动,立志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图4 环院师生参观红色西山
眉山市青神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授予“中国特色竹乡”荣誉称号。青神竹艺城是一座占地6.6万平米,集竹艺文化,竹生态园林,竹编艺术品生产、展销和餐饮为一体的“AA”级旅游景区。通过赏竹、品竹、体验竹编,我院师生近距离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图5 环院师生参观青神竹艺城
神木艺术馆坐落在外南街73号,馆内共4层,依古树落建而成。艺术馆以年代久远、品种珍贵的树木和树木上精致的雕刻文饰著名,有包括八仙过海、清明上河图和十八罗汉等著名雕画。其中清明上河图等作品由多名师父雕刻数年才完成,在为馆内艺术品称赞之余,大家也为背后雕刻师傅吃苦耐劳、艰苦卓绝的品质所折服。
图6 环院师生参观神木艺术馆
走进邻水中学
10月3日下午,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学生抵达四川省邻水中学开展共建活动。
陆克定老师以“大气环境化学研究:科学-技术-人生”为题揭开本次活动的序幕,从大气氧化性与空气污染形成的一般性原理出发,依次为同学们介绍了全球背景和超大城市大气氧化性的来源、二次污染形成的中国机制,二次污染与前提物的非线性关系及时空分布、二次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及政策问题,最后分享了个人在科研和工作期间的一些切实感悟,表达了在科研方面个人态度——“成功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
刘卉老师以光荣与梦想为题,与同学们交流了大学与专业的选择思路,介绍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创建历史、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同时分享了学院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国际化视野和“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有特色”的培养理念。
朱彤院长以远程连线的方式,从介绍环境概念和学科特点出发,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多元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基于北大环院的学科发展历史,阐述了北大环境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郭松老师以“十面霾伏: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转化”为题,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霾、霾的成因以及如何分辨霾。以专业的角度解释了北京雾霾成因,通过引入互动小测试,详细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概念与原理,并向大家科普了雾霾的治理思路,最后深刻发问中国“十面霾伏”还要持续多久,向大家强调“了解机制后开展治理”的重要性。
图7 陆克定老师在邻水中学宣讲
图8 刘卉老师在邻水中学宣讲
图9 朱彤院长通过视频远程宣讲
10月3日晚上,2017级本科生与2020级本科生向邻水中学百余名同学进行了高考方法指导宣讲,分别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高考前心态调整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与个人心路历程分享。宣讲现场氛围热烈,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图10 本科生在邻水中学开展高考方法指导讲座(组图)
10月4日上午,在环境学院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同学的带领下,邻水中学学生分3组分别前往校园、水库、山坡,进行了环境科研实地检测与调研活动。此次活动基于对空气质量检测仪、PH水质分析仪、电导率水质分析仪和便携式水体色度分析仪的教学与操作,在不同的采样点完成了空气与水质分析测试,收集与记录数据,并对检测与调研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活动整体井然有序,现场互动热烈,学生收获满满,获得了邻水中学带队老师的一致赞扬。
图11 环院师生为邻水中学学生讲解仪器操作(组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
10月4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前往华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蓥山开展实践学习。著名小说《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就是以华蓥山地区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等一大批地下女工作者为原型的真实形象再现,这一传奇故事铸就了红岩精神。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我院师生亲临革命遗址,深受感染,纷纷表示要在学习工作中传承红岩精神,励学躬身,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12 环院师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蓥山
活动总结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作为中国基础最雄厚、思想最活跃的大学之一,每一位北大学子都要致力于基本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杰出贡献,尤其是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同学而言,更应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依托不断建立的共建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长期持续引导青年党员学生知行合一、高校学者与基层教师深入交流,实现环境素养水平的显著提高和生态文明知识与理念的深入发展,立足基层,深入社会,在祖国大地共同实现“环无止境,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