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依托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989年开始建设,1995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挂牌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0年、2005年、2010年的三次评估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8人,在唐孝炎院士带领下,形成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队伍,包括 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名, 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本团队的平均年龄41岁,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7%,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的占50%。
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0多年的建设,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形成了大气环境化学和大气环境模拟与控制两个特色的学科方向。近年来对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并率先提出“大气复合污染”的概念,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逐步形成了大气氧化性和臭氧化学、细颗粒物特性、来源和二次转化、污染气象学与大气环境、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与控制对策、空气污染与气候和健康效应、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研发等研究方向。近五年重点实验室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8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Chemical Review, JAMA, Environ. Sci. Technol., Atmos. Chem. Phys., J. Geophys. Res., Atmos. Environ. 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69篇,其中SCI收录302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基础设施的能力建设,在“985”、“211”和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支持下,形成了以现场测量、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型为研究手段的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研究平台,具有先进的外场实时在线观测技术,而且拥有大气化学反应模拟、大气边界层物理过程的风洞模拟等独特手段。拥有“大气环境与全球变化”和“环境与健康”两个“985 ”研究平台,分别在北京大学本部、昌平校区和河北坝上建立了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定位观测站。拥有两个流动观测集装箱实验室、风廓线雷达观测车和用于环境与健康研究的流动观测车。自主研发了在线VOCs、气体和气溶胶水溶性污染组分在线观测系统GAC等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和技术。
图 2010年4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研究团队
图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2012年工作年会
【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