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氧化性演变规律与大气自净能力驱动机制”项目年度进展会暨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联盟(Alliance on AtmospherIc Radicals Chemistry in China,简称AIRadical-China)成立大会在珠海隆重召开。
大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承办,汇聚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成都市环境保护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时刻。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年度进展汇报
会上,项目负责人陆克定教授代表团队汇报了项目的最新进展,团队聚焦大气氧化性与自净能力的核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了大气自由基的来源及其关键化学过程。北京大学谭照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炜罡研究员、暨南大学袁斌教授、北京大学张霖研究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王红丽所长分别就大气自由基来源、循环和摄取机制的闭合研究,大气自由基关键反应动力学和机制研究,边界层大气自由基的关键来源和转化机制,大气氧化性和自净能力演变的模型量化,多目标协同的大气氧化性调控原理与技术方案汇报了最新研究成果。

项目团队汇报年度研究进展(左上:陆克定;右上:谭照峰;左中:王炜罡;右中:袁斌;左下:张霖;右下:王红丽)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认为该研究为理解我国复杂大气氧化性演变机制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同时,专家们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宝贵建议,强调要进一步整合多学科资源,推动国际化合作。

部分专家点评(左上:张远航院士;右上:刘文清院士;左中:刘绍臣院士;右中:陈建民院士;左下:王自发研究员;右下:王新明研究员)
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联盟成立
大会期间,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联盟(AIRadical-China)正式宣告成立。联盟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挂靠生态环境部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旨在通过标准化和国际化合作,推动我国大气自由基化学研究的系统化发展。
陆克定教授作为联盟发起人,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复杂大气自由基测量技术是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口,也将服务于国家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管理的重大需求。他强调,在“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 “6+1+X”自由基观测团队,成为全球最大的大气自由基研究团体,为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盟的建立将致力于推动(1)构建统一的自由基观测与模拟技术标准;(2)建设国家级大气自由基监测网;(3)提供科学支撑国家空气质量管理与气候变化政策等任务,会上同时发布了《对流层大气氧化性观测实验计划白皮书》。


对流层大气氧化性观测实验计划白皮书框架(上)与科学目标(下)
联盟成立当日,宣布了首届理事会名单,其中张远航院士、刘文清院士、刘绍臣院士担任荣誉主任委员,由Guy Brasseur、Steve Brown、Dwayne Heard、Ronald Cohen、Yinon Rudich、Andreas Wahner、Frank Keutsch、陈建民、葛茂发、牟玉静、欧阳刚锋、邵敏、王韬、王跃思、王新明、王自发、谢品华、张为俊、曾立民等担任学术和技术顾问,陆克定担任主任委员,梶井克纯(日本)、王炜罡、刘诚、李歆、胡仁志、楼晟荣、袁斌、赵卫雄、张霖、王国英、王红丽、张秀辉任副主任委员。联盟秘书处由谭照峰、王海潮、马雪飞、韦娜娜、李小兵、陈肖睿、张国贤共同组成,还汇聚了超过100位优秀青年学者,包括28名委员和71名成员,展现了国内大气自由基研究领域蓬勃发展的科研力量。
会上宣布了北京大学将于2025年10月举办第六届国际大气自由基测量研究峰会。该峰会每10年举办一届,此前分别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第1-3届)、英国利兹大学(第4届)和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第5届)举办。这预示着我国开始接棒承担引领国际大气自由基化学发展的责任。

中国大气自由基研究联盟成立仪式
此次大会标志着我国大气氧化性和自由基化学研究迈入新阶段。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联盟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将在大气自由基测量与模拟技术、区域污染成因解析和政策支持等领域持续发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联盟的成立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搭建了高水平合作平台,为我国在全球大气化学研究中抢占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契机。未来,联盟将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助力中国在全球空气质量改善和降碳减污协同调控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