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师生一行赴韩国首尔,参加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知名学会——IAMC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ing Consortium) 第17届年会。IAMC年会汇聚了本领域全球知名科研人员,旨在推动支撑社会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模型(IAM)前沿创新,是展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建模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此次出访由戴瀚程研究员与偶阳研究员带队,向国际同行介绍了团队的最新进展,促进了北京大学团队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
图1. 北大团队合影
自2007年起,IAMC年会每年举办一次,已成为气候政策评估领域的学术盛会,为全球研究机构提供了开放且富有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本年度会议于11月4日至6日在韩国延世大学举行,重点讨论针对气候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估模型的最新进展,推动全球气候情景设计与发展路径的前沿研究,进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持和决策依据。对于关注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而言,IAMC年会不仅是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未来气候政策与环境治理的重要风向标。
北京大学模型团队多位成员围绕碳中和政策的协同效益、空气质量协同控制以及能源公正转型等多方面议题,通过口头汇报、线上海报与线下海报等方式展示了本年度在综合评估模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线上海报环节中,博士后徐萌分析了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控制所带来的健康和经济双重效益,强调了在政策层面推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提升环境管理效能的紧迫性;2021级博士生潘羽杰探讨了中国碳中和政策在减少有毒痕量元素排放方面的显著协同效益;2022级博士生肖逸龙评估了基于多部门模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策略的综合效果。
在线下海报环节中,2020级博士生张思露提出在关键行业中实施物质循环措施可以实现碳减排和促进就业的双赢效果;2020级博士生马腾分析了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中国居民部门供暖制冷需求的增长趋势及其脱碳压力;2021级博士生周子乔研究了极端高温环境下工作时间损失的经济影响及其应对措施;2023级硕士生武潇展示了基于IMED模型的“面向2060年中国净零排放路径”的关键结果。
图2. 线下海报展示风采
在口头汇报环节中,2022级博士生朱衍磊分析了中国水泥行业在省级层面的减排路径和成本效益;2023级博士生徐采珺量化了碳中和政策驱动的技术转变对中国火电企业金融违约风险的影响;2023级博士生马啸天分析了土地管理如何协同实现气候变化减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粮食安全之间的平衡;此外,2024级博士生朱荣琦则关注中国居民部门不同收入群体的能源公平问题,呼吁实施差异化的政策以确保公平的能源转型,该成果荣获大会的ClimateWorks资助奖学金。
图3. 口头汇报展示风采
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师生与来自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荷兰环境评估署(PBL)、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NIES)以及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延世大学、首尔大学的相关学者积极互动,围绕IAM建模技术与前沿方向开展了深入探讨,在推动ScenarioMIP多模型比较计划、欧盟地平线项目、IAMC特别工作组(SWG)及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图4. 北大团队与国际同行学术交流互动
近年来,北京大学模型团队以社会-经济-环境多维调控为主线,重点突破社会经济系统及人地耦合系统综合模拟与评估技术,支撑环境可持续管理综合决策。相关团队依托IMED模型和GCAM-China模型,与全球领先的IAM团队建立了稳定合作交流机制,与美国、德国、奥地利、荷兰、日本和韩国等全球主要综合评估模型团队展开了多项高水平合作与交流互访,推动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于2023年正式成为IAMC成员单位。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研究,深度参与了IPCC AR6、UNEP GEO6、UNEP GEO7等国际性大科学计划。相关国际合作与交流不仅促进了北京大学综合评估模型的自主研发和人才培养,也与国内多家机构一道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