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班团支部联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23团支部,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119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探究低碳产业,奏响青春旋‘绿’”的主题团日活动,共同探究通往“双碳”目标的低碳技术与低碳产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田金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谭全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吕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组副组长欧阳子路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2年级辅导员胡邀月出席活动。
首先,两个学校的同学代表分别对各自进行的低碳产业调研实践进行了分享。来自清华大学环23班的徐浩原同学为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前往官厅风电场的实践调研。他分享了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和风力大小、风的角度的关系,以及其他对于发电厂的认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林奕妃同学分享了他们“大气气溶胶测量技术与实验”课程实践的心得。他们前往了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嘉兴市的海盐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开展实践。林奕妃同学为同学们介绍了浙江省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平台的大致情况,以及国内外大气监测仪器的差距,让同学们对大气监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团日开展之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23团支部王玘为两个班的同学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分三组进行以“未来城市一瞥”的趣味设计,描绘自己心中的未来低碳城市,并使用绘画、纸模、乐高等模型进行展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院田金平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锂电池碳足迹北京数据库建设方法与过程”主题讲座。田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碳足迹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LCA建模的具体方法;接着,田老师讲述了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的建设技术方法;最后用磷酸铁锂正极和六氟磷酸锂为同学们讲述碳足迹分析案例,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碳足迹分析的步骤和细节。
在主题讲座后,田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供同学们交流讨论。同学们分成三组进行讨论,老师和导员们也都纷纷加入同学们的讨论之中。
讨论过后,三组各派代表进行了总结。刘轩溢从外卖的一次性餐具切入,认为学生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成本比使用非一次性用品的成本要低很多,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同学们还是会更倾向于使用一次性餐具;陈龙涛认为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教育体制久久为功的作用,同时他认为产业链条的升级也有助于长效机制的形成;黄淳洁同学认为挑战主要在消费端,解决的措施主要在生产端。她认为人们认知和行为的脱节导致了许多不环保的行为发生,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政策的引导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最后,吕丽和田金平分别对团日进行了总结。
吕丽对同学们寄予了希望:多听,多看,多思考。吕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求学时光,抓住机会交流学习;多走出去了解政府和环保企业所作出的努力,在了解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环境的领域多多思考,为环境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田金平希望同学们铆足劲,在正确的时间段做正确的事,在应该学习的时间认真学习,认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厚积薄发,在未来展现出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