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很荣幸地参加了BCUC北京—哥本哈根城市挑战项目。今年项目的主体是空气质量(air quality),其中7月20日到7月31日是在哥本哈根进行,8月9日到8月21日是在北京开展。哥本哈根和北京各两周的学习生活让我收获颇丰,我与中外小伙伴一起在不同文化氛围下进行了学习交流,知识在其中得到增长,眼界在其中得到丰富。
我也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记录下自己在这段经历中的总结与体悟,在项目结束后重新梳理这段日子带给我的东西。
一. 交流合作
交流是项目很重要的主题之一。交流听上去很笼统,我们却真真实实地在交流中收获了很多奇妙的体验。我们所有人被分成了四个小组,同时,中丹同学也一一结对。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上课下的讨论,进行课题的展示报告。从队友、从团队中我都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英文交流带来的锻炼。语言是交流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尤其是对平时不常用英文交流的我们来说。整个项目给予了我许多锻炼,我从最初的少开口,到最后也能很畅快地表达自己。同时,这也与大家得帮助密不可分。我很感激队友们在我一时语塞时的耐心与帮助,也很感激丹麦同学在我们听不懂时耐心跟我们解释。
其次是观点碰撞中的合作。由于文化及背景的差异,在与丹麦同学交流时有时会出现各方面的分歧。每当此时,我们总是会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耐心倾听对方的观点。极少数意见难统一的时候,我们也会以团队整体为重,将我们团队的想法精彩地展示给大家。
最后是丹麦同学身上的闪光点。一开始,他们做事的效率就让我们感到很佩服。老师讲到哪里,资料便可查到哪里。讨论自由进行,观点也很快提炼,PPT也同步完成。以前我们认为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过程,他们都带动我们高效的完成。这是其一。其二是他们在做展示的时候是一种娓娓道来之感,与听众有很大地互动,不像我们有时候就自顾自地讲着。我们在他们的感染下也变得更加自如起来。
二. 课程学习
在哥本哈根和北京的课程都包括了老师讲授和实地参观两部分。实地参观我们去到了特斯拉的店面,去到了瑞典海边的innoventum,去到了中国气象局,也去到了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公司。行程是丰富的,我们也拥有的美妙的体验。
而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更是体会到了老师不同的个人魅力。印象最深的事Ole John给我们上的课。他很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特别是在了解到中西授课方式不同的情况下鼓励我们上课积极提问,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老师在此刻并不是权威,你可以在理由充分的情况下提出你的质疑。在之前,我很难遇到这样的课堂,而在Ole John的课上,我的大脑不断被调动着,保持着新鲜与活力。
哥本哈根的课程更多的是思维上的体验,北京的课程则更贴近专业所学了。各个老师都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空气污染问题。其中一些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另一些是了解了一个新的领域。老师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眼前一亮,与老师就中国现今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则更是受益匪浅。
三. 异国生活
在丹麦的生活是惬意舒适的。清新的空气,别有风情的北欧小楼,天鹅畅游波光粼粼的天鹅湖。你可以骑车穿行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探访那些具有历史的建筑,或是去到当地特色的小店。你可以在清晨或是傍晚沿街跑步锻炼,迎着朝阳或是伴着晚霞,沿途都是风光。当地的人们更是极为友好与热心,他们会诚挚地欢迎你来到这座城市,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
每天下课回到宿舍后,中国小伙伴聚在一起做饭也是乐事之一。总是会想念中国的美食,苦于食材不够的我们也只能尽力尝试,最终美味出炉,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也是分外感动。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周末,我们先去到丹麦同学家里,品尝她自己做的蛋糕,同时畅聊。随后,我们在自己的宿舍齐心协力为他们做了一顿丰盛的中餐。在学姐的带领之下,满满一桌子菜让丹麦同学赞不绝口,也让我们自己开心不已。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课程的最后,我们与丹麦同学相拥而别。真的很感谢这段日子他们的陪伴,感谢他们带领我们领略哥本哈根的魅力,感谢他们对中国的热爱。
同时,也很感谢学院给了我这次机会去领略了这丰富的东西,感谢郑玫老师和占子玉老师对于课程的精心设计与辛苦付出,每次在小屋子里交流都让我觉得很温馨。感谢所有给予我们指导的老师或是企业,你们的指导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最后,希望BCUC项目越来越好,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