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人群健康,推动基于健康效应修订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建立空气-气候-健康的战略体系,促进“碳中和”和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治理,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携手空气、气候、健康领域的顶尖科研机构与决策支撑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并着手共建空气-气候-健康交流平台。
重点污染行业减污降碳是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碳中和”和公共健康保护的重要抓手,深入了解和研究重点行业相关政策和技术将有助于识别和优化减排策略和路径。日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世秋教授牵头组织召开了以“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技术”为主题的系列行业专家座谈会,邀请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范永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环保中心主任刘涛,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钢锋分别就水泥、钢铁、石化行业的减污降碳政策与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以期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工作开展。
水泥行业
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2021年水泥产量高达23.8亿吨,贡献了全世界近60%的水泥产量。水泥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行业环保低碳转型的首要问题。“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通过产能置换、技术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关键举措向行业绿色转型迈出了有力步伐。
2020年,水泥行业退出落后产能合计约1892万吨;水泥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呈逐年下降,“十三五”期间氮氧化物降低约28%,颗粒物降低约16%。水泥行业通过市场化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带动我国水泥行业从“跟跑”转向“领跑”,“二代水泥”标准的技术装备50%的研发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我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正在积极行动,力争实现提前碳达峰,并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达峰峰值。范永斌认为,水泥行业碳达峰之后节能降碳的持续性改进和能效提升仍极为重要。进一步提升能效、通过产能置换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快新技术装备的推广普及应用,实现水泥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未来水泥工业节能、减污、降碳工作的重点工作领域。
槐坎南方日产水泥生产线
钢铁行业
关于中国钢铁行业,曾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戏说——“全世界的钢铁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直观呈现了钢铁行业产量巨大且高度聚集的特征,这使得钢铁行业及其密布区域均成为“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战场。
“十三五”期间,通过大气攻关支撑生态环境部做好顶层设计,针对钢铁行业颁布了“治本-治标-急救”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结构调整、超低排放和差别化重污染应急等。其中,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也随之建立了覆盖钢铁生产全流程的超低排放的技术体系。以2015年为基准,202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吨钢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56%和27%。
刘涛指出在绿色发展新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的总量需求仍处于高位。2021年,全国钢产量13.37亿吨,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同比小幅增长。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目标任重道远,碳排放目标也将从相对约束过渡、转变为绝对约束,为减污降碳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钢铁行业的新挑战,刘涛提出需要构建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并将温室气体纳入固定污染源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应加快推进协同减污降碳任务要求,特别是要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有序推进电炉短流程炼钢、加快推动物流运输的结构优化。
绿色钢铁企业样板实现全工序超低排放(图源:央视)
石化行业
石化行业是大气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根据2018年“2+26”城市工业源清单数据分析,石化行业VOCs排放占工业源总排放量的1/3左右。2020年,我国石化行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约13%,占工业领域碳排放比重约17%,碳排放量接近14亿吨,其中以化石燃料及工业过程相关排放为主。
“十三五”期间,石化行业大气污染管控相关政策集中在VOCs的综合整治。目前,石化行业已正式迈向以降碳为核心的环境治理新阶段,石化行业的发展规划也突出了减污降碳的协同战略措施。我国已开始试点将碳排放环境评估纳入石化行业及园区环评范围,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从源头促进工业废物“减量化”,推进石化行业全过程VOCs污染治理以促进重点领域实现减污降碳。
张钢锋将石化行业的碳污协同减排可行路径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源头绿色化、过程清洁化和末端资源化。同时他强调对泄漏(跑冒滴漏)进行有效管控也是石化行业减污降碳的必要环节。
联合撰稿:ARCH & EEPS
图片来源:行业专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