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克定研究员与科技部21世纪中心王顺兵研究员作为共同召集人,在万寿宾馆组织召开了“面向203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关键技术、前沿问题和环境效应”战略研讨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永、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丁爱军、21世纪中心何霄嘉研究员和国内大气科学领域二十余位青年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克定研究员主持会议。
研讨会围绕面向203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研究这一主题,分别从显著影响大气污染成因研究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发展趋势、区域大气污染成因研究的关键领域和前沿问题以及区域大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三方面进行讨论。与会的青年科学家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以2030的大气污染防治为目标,各抒己见,从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机制到空气污染的环境和健康效应,就我国现今正面临的以及到2030年我国所可能经历的大气污染态势提出了观点并热烈交换了意见。
研讨会会结束后,上述青年科学家组建了工作组,并将在年底前形成一份包含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成因、环境效应领域关键技术预测的咨询报告一份。
附研讨会青年科学家参会人员以及报告题目。
1. 蒋靖坤:大气环境监测的思考
2. 胡仁志:多平台大气自由基高灵敏探测技术
3. 刘诚:高分辨立体遥感新技术
4. 陆克定:大气氧化性和大气自由基化学
5. 王琳:复合污染大气下的分子水平污染机制研究
6. 佟胜睿:大气含氮物种的迁移转化过程
7. 袁斌: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研究的新进展
8. 薛丽坤:区域背景大气化学与飞机航测
9. 邓积光:催化净化大气污染物的研究
10. 郭松:源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机制及其控制政策
11. 章炎麟:同位素大气化学新进展
12. 马庆鑫:非均相-多相反应实验室研究
13. 车慧正:区域大气污染成因研究过程中的气溶胶-辐射问题
14. 吴志军: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微观机制
15. 李卫军:气溶胶单颗粒研究的应用及前景
16. 张霖:活性氮污染及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
17. 李杰:多尺度大气环境数值模式研究-从全球到城市
18. 邱兴华:关于大气污染人体健康效应的几点思考
19. 胡建林:超细颗粒物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