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30日, 由北京大学要茂盛牵头组织申请, 以“生物气溶胶与人类健康、国家生物安全及大气污染”为主题的第60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聘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研究员、张远航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侯立安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黄顺祥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来自国内外40家单位的47名军地双方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会议,包括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UNCSTD)、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公室、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
生物气溶胶指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副产物等,1918年爆发的H1N1流感使得全球5000万人死亡,100年后它所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人类第四大杀手。据世界卫组织统计,每年近300万人因此丧生,而对低龄儿童来说更是首要死亡风险。为厘清生物气溶胶领域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加强国内外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加快构建气溶胶传播疾病监测、预测与诊断的理论技术体系, 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为形成我国生物气溶胶领域研究的战略格局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军地双方在会议上围绕(1)生物气溶胶的来源、传播、感染致病机制与影响因素,以及人畜共患疾病;(2)生物气溶胶捕获、监测、防护、洗消等理论技术,及其在国家生物安全防范中的应用;(3)生物气溶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及人体健康效应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北京大学要茂盛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院黄顺祥研究员分别围绕“生物气溶胶与人类健康、生物安全及大气污染的前沿科学问题”、“大气颗粒物污染毒性监测预报与优化控制的科学问题与挑战”做主题评述报告。耶鲁大学Jordan Peccia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Lidia Morawska教授、美国Sergey Grinshpun教授分别作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全体专家围绕以上生物气溶胶相关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会上,军地双方学者针对生物气溶胶捕获、监测及防护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并一致认为生物气溶胶是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根本原因,而耐药基因的空气传播进一步加重了传染病的危害。针对生物预警,军地双方提出了集成大流量空气浓缩、微流控、生物传感以及电学元件等技术方案,在未来有望实现对生物气溶胶危害实时特异性识别,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生物气溶胶作为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学者一致呼吁在研究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毒性时,需要同时考虑其与化学成分、物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呼吸微生态、过敏性物质与人体的交互;而空气质量更需要同时考虑单位质量颗粒物的毒性以及其的浓度。在会上,要茂盛提出未来颗粒物毒性的研究需要建立于一个完整的响应灵敏的生命体系,从而更好了解生命整体对颗粒物中的不同成分的实时响应、发现一些被忽略的中间健康效应。 对于室内环境空气病原体控制,中外学者认为目前仍缺乏高效环保、可持续性的综合净化措施,在医院手术室内、呼吸道感染ICU病房等场所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而在个体防护效率与通气性都兼顾上也存在挑战。中外学者在会上一致认为生物气溶胶捕获、监测及灭活防护为一体的应用基础研究在传染病、大气环境健康、军事反恐等领域具有重大国家战略需求, 并呼吁将生物气溶胶健康危害纳入国家战略,成立军民融合中心共同攻关科学难题。 此次研讨不仅为生物气溶胶的未来研究指引了方向,也为在启动该领域国内外合作、军民融合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