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校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重任。为深入推进中外合作交流,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本科生参与了北京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交流活动。此次英国之行,由环境科学系主任郭松研究员及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占子玉老师带队,旨在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跨文化交流与学术探索的优质平台。
学术探索:科学知识与科研魅力
课程学习与前沿讲座
此次交流活动日程由曼彻斯特大学郑中华副教授悉心设计与安排。在曼彻斯特大学,同学们沉浸于前沿的学术课程与讲座中,内容涵盖环境科学、环境健康和环境大数据多个专业领域。
本次课程学习共有七位教授为同学们授课。Hugh Coe教授介绍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历史、学部构成及科研成就,并简要讲述了地球与环境科学系和大气科学中心的研究方向与成果,讲解了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原理。Paul Connolly教授讲授了大气科学中的盒子模型和气块模型,并通过实验生动阐释了开尔文效应及云滴形成原理。David Schultz教授讲解了FOAM气候模型,还分享了英语科学写作技巧。Martin Gallagher教授介绍了生物气溶胶的定义、组成及其对公众健康、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展示了测量生物气溶胶的仪器及其工作原理,分享了自己关于热带雨林冠层生物气溶胶粒径分布日浓度模式的研究成果。Matthew Thomas教授通过风速与温度关系及“捕鱼网试验”案例阐述线性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的应用及局限性,强调了“模型需服务于数据本质”的科研原则。James Allan教授从政策制定角度讨论关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干预措施。David Topping教授则分享了AI在环境科学中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例,为同学们提供了开展人工智能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的新思考。教授们的课程横跨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政策制定与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同学们打造了丰富且深入的学术体验,有效拓宽了学术视野。
课程剪影







实验室参观
胡大伟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曼彻斯特大学气溶胶烟雾箱、冰云室等先进科研设备。该烟雾箱可以模拟柴油燃料、烹饪和木材燃烧等来源排放污染物经化学转化生成二次颗粒物的过程。烟雾箱采用可塌缩设计,通过调整烟雾箱大小可以保证恒定压力,避免反应物浓度被稀释。此外,烟雾箱配备两种可产生不同波段光的灯,通过调节灯的比例,能够更精准地还原实际大气光照条件,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曼彻斯特冰云室配备直径1米、横跨3层楼的下落管,最低温度可达-55摄氏度。该室还可密封和抽真空,以模拟上对流层条件。通过绝热降压使水蒸气过饱和形成云,控制条件可生成液态水、混合相或完全结冰的云。云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过饱和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粒子的径迹。当带电粒子穿过云室时,会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离子,这些离子成为蒸气的凝结中心,形成微小的液滴,从而显现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在环境科学领域,云室可用于云雾物理研究,如人工影响天气对象(云、雾、降水等)的成因、微物理结构和演变规律,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的催化原理和技术方法等。
实地参观设施帮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大气化学和物理过程,如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冰云的形成等。教授们的详细讲解也使同学们对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化探索:英伦风情与多元体验
英伦风情初体验
漫步于曼彻斯特的街头,同学们感受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从狄更斯笔下的雾都伦敦到奥斯汀笔下的乡村小镇,英国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种种画面似乎都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找到了影子。曼彻斯特中央图书馆庄重典雅的建筑外观和宁静祥和的阅读氛围,以及音乐书籍馆丰富的藏品,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化场馆深度游
交流团队参观了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展览馆、惠特沃斯美术馆、约翰·瑞兰兹图书馆与艺术画廊等文化场馆。于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展览馆内,同学们驻足于一件件展品前,这些展品凝聚着曼彻斯特在工业与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卓越成就,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创新历史之中。踏入惠特沃斯美术馆,现代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穿梭于一幅幅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间,沉浸在多元的艺术氛围里,感受着创意与灵感的碰撞。在约翰·瑞兰兹图书馆,同学们流连于浩瀚的书海,触摸着古老的书页,领略着知识的无穷魅力。在曼彻斯特艺术画廊,每一幅作品都讲述着一个独特的故事,从古典到现代,从写实到抽象,展现出曼彻斯特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活动意义与收获
学术收获与文化交流
此次交流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系统了解环境领域前沿科学研究的宝贵机会。课程学习中接触到先进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模型,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实地参观研究设施,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直观认知,深化专业理解。同时,文化交流环节使得同学们深入体验英国文化,有效地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文化包容心态。

同学们对此次交流的形容
结业仪式
在交流项目结业仪式上,郑中华为全体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标志着本次交流活动圆满落幕。作为两校教育合作的重要项目,此次交流活动为两校师生搭建了学术对话的桥梁,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在学术交流、学生培养方面的务实合作。


未来展望
此次北京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学生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今后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期待两校能够继续推动更多优质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落地,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