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北京大学第二届碳中和综合评估模型研讨会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召开,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的近30位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齐聚燕园,开展为期5天的培训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会议采用“项目制”形式,聚焦综合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旨在为青年学者营造高起点、跨领域的学术交流环境,增强青年学者的模型定量分析能力,提升系统思维与模型素养,为我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建模能力过硬的综合型人才。
图1 研讨会开幕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陆克定教授、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刘欣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偶阳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孙海桐助理教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谢杨副教授参与开幕式,开幕式由环境管理系主任戴瀚程研究员主持。
图2 张远航致辞
张远航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我国的空气质量改善也步入深水区,综合评估模型作为跨学科研究工具,在全球气候治理和区域减排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大学在碳中和综合评估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旨在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青年人才、建立开放性的培训机制和交流平台,为碳中和事业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进程储备智力资源和科研力量。
图3 张海滨致辞
张海滨指出,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是依托北京大学高水平综合学科和广泛国际合作网络而设立的大型独立实体研究机构,在揭示全球生态系统与碳循环、助推关键节点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咨询、发挥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作用方面意义重大。同时,综合评估模型作为碳中和研究的关键工具,是北京大学碳中和院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推动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支撑作用。
图4 陆克定致辞
陆克定在讲话中提出综合评估模型发展的挑战。地球系统经历了零碳、负碳、高碳排放的过程,但是高碳排放不可持续,需要调整四大结构、发展新能源等措施促进减排。面对这些复杂问题,过去地球系统模型和经济系统模型的耦合方式仍然存在问题,需要结合理科、工科和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知识来研发新一代的综合评估模型。
图5 刘欣致辞
刘欣在讲话中分享对综合评估模型的应用建议,包括如何将全球的综合评估模型降至国家或地区的尺度、如何开发和耦合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如何在省级层面上给出精细化的能源转型技术路径、如何耦合综合评估模型与产业经济学等,并强调基金会将会继续支持中国本土综合评估模型的发展。
图6 戴瀚程作主旨报告
戴瀚程以“综合评估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为题做主旨报告。他强调了探寻碳中和转型路径的紧迫性,亟需研发综合评估模型这一“国之重器”, 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与政策定量评估的科学工具。指出近年来国内模型团队不断涌现、蓬勃发展,多家机构已经开发了多个能源系统模型和综合评估模型,从过去依赖国际模型转向开发本地化、精细化的模型。同时,系统介绍了北京大学多个团队在综合评估模型方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估模型未来潜在的十大研究前沿,鼓励学员们潜心钻研、久久为功,为推动跨国、跨区域、跨行业的多模型研发与应用合作贡献力量。
下午的破冰环节上研讨会学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与研讨会目标,并以模型学习小组为单元与匹配导师合作开展分组专题讨论。随后在学院下沉广场举行冷餐会,互动气氛热烈,交流广泛而深入。到此,研讨会第一天顺利结束,希望各位学员在接下来一周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携手共进,一起为我国的“双碳”事业添砖加瓦。
图7 研讨会学员合影
文字:张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