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了促进北京大学环境学科向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拓展和深入,增强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工作,4月8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召开合作共建“蓝海联盟”专题会议。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汪国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首席专家邵君波、唐静亮,中心副主任王文娟,中心生态室主任黄备,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永教授、副院长李天宏研究员,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大分室主任胡敏教授,学院温东辉教授、谢曙光副教授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博士后和博士生出席。
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长年承担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科考与监测的重要任务,在海洋环境大数据分析与积累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我国环境科学专业的开创者,具有完整的学科体系。温东辉首先回顾了双方在近海新污染物分布调研、近海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等方面的合作成果,总结了合作经验,提出了双方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和合作重点,希望共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合作。
温东辉教授介绍双方合作情况
汪国权介绍了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监测中心目前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已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在涉海研究方面可以提供充足技术资源和良好的实验条件,可为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提供帮助。他希望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更多的学科理论指导,策划更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建设,并期待双方共同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从而有效推动“蓝海联盟”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汪国权主任发言
刘永对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长期以来对学院涉海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宝贵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现有海洋研究还存在很多未知领域亟需探索,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调查船、实验设备和丰富的采样经验可以为学院师生提供很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期待双方积极共享人才、技术和实验室等资源,联合开展技攻关,突破技术瓶颈,进一步加深产、学、研、政融合。
刘永院长发言
与会代表从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实验室共建等方面就双方的历史合作情况、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双方希望在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沿海区域大气臭氧及VOCs控制、海洋新污染物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原理、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蓝碳”变化等前沿交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在实习、实践、培训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会议最后,刘永、汪国权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共建“蓝海联盟”会议纪要》,双方将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在党建引领、科技服务、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海洋生态环境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合作。
合作共建“蓝海联盟”会议纪要签署现场
未来双方将继续推动“蓝海联盟”平台建设,探索产学研全面合作新模式,积极响应党中央“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携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