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同意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建设任务是面向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战略需求,开展大气中主要健康危害因素识别、来源及环境过程,大气污染健康效应、机制及人群易感性,大气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与环境治理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推动解决大气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推动国内环境健康学科发展,促进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和科研人员合作与交流,培育一批优秀创新人才。
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系、环境管理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和生育健康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为邱兴华、副主任为宫继成,朱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重点实验室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获得了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7月1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大学组织召开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会。参会人员包括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科技处处长於俊杰,法规与标准司标准处一级调研员宛悦,环境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李屹、副研究员崔伟伟;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谢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和重点实验室骨干等。专家组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丙辉、清华大学教授王书肖、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傅德黔、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葛茂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许群、天津医科大学教授汤乃军和山西大学教授桑楠组成。论证会由於俊杰主持。
论证会现场
於俊杰(左)主持论证会,谢冰(中)致辞,郑丙辉(右)主持论证环节
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系研究员邱兴华首先代表北大环境健康团队做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早在2000年北大与原北医合并之时,团队就率先开展环境健康领域的交叉研究,于2007年建立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2015年设立国内首个环境健康二级学科、2021年成立环境健康系,推动和引领了国内环境健康学科的发展。团队先后主持了基金委创新群体、重大和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大型项目,在环境暴露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采集了海量人群暴露和生物样本及数据,建成了Aerodyne大气环境暴露监测站、Agilent暴露与代谢组学实验室等平台。北京大学具备建设大气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的独特优势,环境健康二级学科亦可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撑。
在进行现场考察之后,专家组对论证报告进行质询。与会专家认为,重点实验室以环境健康学科为基础,聚焦大气环境的健康影响,以关键危害因素识别为核心构建“污染源-大气过程-人群暴露-健康效应-政策评估”的全链条体系,具有很强的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助于完善生态环境部在环境健康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布局,推动国家环境健康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依托单位北京大学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支持,同时重点实验室也应发挥北大的学科、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对于生态环境部环境健康相关政策的基础科学支撑,从而为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论证。
朱彤(左)和宛悦(中)发言,朱广庆(右)总结讲话
朱彤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对生态环境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团队将认真总结论证意见和建议,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宛悦发言表示,热烈欢迎团队加入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大家庭。朱广庆做总结讲话,殷切期盼重点实验室做好“四个面向”,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生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