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光明日报》2022年6月17日08版教科新闻
本报记者:崔兴毅本报通讯员:崔嘉楠、李佳瑞、张溪
“此时此刻,我肩负着‘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任务,正在珠峰脚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巅峰使命2022”于4月28日全面启动。海拔5200米,在探索未知的巅峰前线上,科考临时党支部收到了两封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是两名青年科考队员,来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徐一凡和华乔依。
没有怨言和退却,有的只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力
5月的珠峰依旧白雪皑皑、寒风凛冽,高反、干燥、强紫外线等给每位科考队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他们的科研斗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珠峰脚下,党旗高高飘扬。青藏科考队临时党支部成员们攻坚克难的劲头在无形中感染和激励着徐一凡和华乔依,更点燃了他们的火热初心。“之前心里早就有过入党的想法。珠峰科考期间,看到身边的党员同志们无论任何时候都冲锋在前,他们骨子里的那种担当,给了我们很大触动和鼓舞。”
5月11日入夜,在结束了一天的繁重科研任务后,徐一凡顾不上休息,就着昏黄的灯光写下这段话——“他们顶着缺氧、晒伤、头痛等不适,为了工作毅然往更高海拔挺进。从更高海拔下撤回珠峰大本营的他们,嘴唇干裂发白、肤色黢黑,但仍然咬着牙,坚持在科考工作第一线,我没有听到一丝怨言,看到一丝退却,有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力。”
“在采样过程中,我看到许多优秀的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事事争先、不忘初心、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向世界之巅、向科学之巅发起挑战。”华乔依利用工作间隙自学了珠峰登山史和珠峰科考史,内心愈加振奋,“当13位登山队员在世界之巅展示国旗时,我心潮澎湃”。
与各种前所未有的“极限”作斗争
此次珠峰科考,分别是徐一凡和华乔依的第三次和第五次西藏之行。2021年4月至9月,他们就曾连续数月驻扎在林芝和拉萨观测站点,探究高原缺氧和空气污染对高原常驻人群和短期迁徙人群的健康效应。
“从那时起,我们便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愿意为这份崇高的事业贡献自己所能。”
不同于之前在林芝和拉萨的科考,这一次,他们来到了珠峰大本营。这里,缺氧考验更加严峻,生态环境也更加原始。
科考任务重、时间紧,科考队员们一边顽强地与各种前所未有的“极限”作斗争,一边马不停蹄地投入科研硬仗中。由于患有鼻炎,徐一凡的高原反应要比其他队员更为猛烈,严重的偏头痛、眼睛疼、恶心等不适症状接二连三地出现。危急关头,同行的党员同志们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帮他装备上氧气瓶和面罩,找来治疗高反的药物并联系附近医院,一直守在身旁不断安慰鼓励他。吸氧输液到凌晨,症状略有缓解后,徐一凡便又一刻不停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每一场拉练、每一次样品采集都弥足珍贵,为保证万无一失,徐一凡和华乔依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务必要在每次出发前严格复查好实验耗材,盯紧访视进展,随时与同事交流新发现与心得,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山间的风吹得帐篷哗啦啦作响,徐一凡、华乔依和同行的队员们还在忙着分装和整理生物样品,直到夜深。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这两封来自珠峰的入党申请书,字里行间饱含着他们投身生态环保一线的决心。现如今,徐一凡和华乔依已随科考队凯旋,但他们扎根泥土、服务国家的信念也愈发坚定。
入党初心是什么?徐一凡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与力量来服务、报答社会,为祖国青藏高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这是华乔依许下的诺言。
整个珠峰科考期间上山下山几十次,华乔依仍然清晰记得初见珠峰的惊喜。入党的心和雪山的梦交织在一起,伴随着她来到珠峰。她难掩心中的振奋与激动,掷地有声地说:“能够有幸参加珠峰科考,并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是我一生的骄傲!”
伴着藏东南的青山白云,北京大学青藏科考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已有一年,支部里有年轻的研究员,有在读的研究生。一名党员一面旗,这支队伍逐渐成长为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生力军,凝聚成一个温暖人心的大家庭。临时党支部就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