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出征仪式与野外安全培训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线下会场设在北京大学环境大楼B121报告厅。
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共27位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队员整装待发,即将远赴西藏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珠峰科考工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党委书记李振山,党委副书记陆克定、李杨,北京大学校医院信息科主任魏芳震,中国登山协会山地户外运动委员会主任方翔,北大校友王峰等代表出席会议,为科考队员们送上切身经验、谆谆嘱托与殷切期望。会议由叶春翔和陆克定主持。
会议现场
李振山向即将出征的科考队员们表示由衷敬意,并悉心叮嘱:一是要讲科学,带着明确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二是要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野外科考安全规范;三是要讲团结,继续加强党建-科研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期待大家收获珍贵的科研数据与成果,祝福大家平安凯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冲代表全体科考队员发言:“能够远赴珠峰进行科考,我们深感光荣和自豪。一定会牢记嘱托,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安全圆满地完成本次科考任务,展现环境科考人的精神与风采!”
张冲发言
来自各参与单位的27位“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队员依次作自我介绍,并简述了自己在本次珠峰科考中的研究内容。
科考队员作自我介绍
李振山为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授旗。
李振山为科考队授旗
分享交流环节,朱彤老师作了题为《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科学意义与相关事项》的报告。他首先分享了北大团队2001-2008年在珠峰、七一冰川等地的科研经历和所获得的宝贵科研数据,着重介绍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的总体科学目标、核心内容、现场组织框架和后勤保障工作等内容。他指出,本次“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围绕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将在5200m、5800m、6350m、8848m这4个高度,聚焦冰雪表面氮氧化物通量、臭氧等污染物垂直交换过程、高海拔缺氧的人体健康效应等科学问题开展观测。他表示,珠峰科考是一项挑战极限的科研活动,不仅挑战着高原科学认知的极限,也挑战着先进仪器技术的极限,以及科考人员身体和意志的极限,希望各位科考队员们首先以安全为重,进而享受科考。
朱彤作主题报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王峰分享了自己2005-2006年在珠峰东绒布冰川海拔6500米和6350米处开展野外观测的经历与体会。回忆起多年前的珠峰科考经历,王峰仍然十分激动。他从出发前准备、高海拔生活、冰川上活动等多个环节介绍了自己的宝贵经验与注意事项,并格外提醒队员们要注意冰裂隙、选择晴朗天气开展工作、在珠峰大本营进行预实验、做好仪器保暖等事项,以确保科考队员安全和仪器正常运行。
王峰作主题分享
野外安全培训环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陈仕意作了题为《环境野外科考安全》的报告。他谈到,相比于实验室研究,野外科考具有开放性强、时空转移快等特点。结合学院编制的《环境野外科考的安全管理体系与防护技术》,他从交通安全、用水用电安全、自然灾害安全、食品安全等角度介绍了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和野外生存技能,并提醒队员们要做好野外科考安全计划、备好安全防护工具、积极做好防护技术培训与实习、建立野外科考安全日报、积极开展安全检查与总结。
陈仕意作主题报告
方翔和魏芳震作了题为《高原运动与健康》的报告。方翔结合自己多次攀登珠峰的经验体会,介绍了高山环境的特点、珠峰营地概况,以及珠峰的户外风险。他指出,珠峰的户外风险主要源自地貌风险、气象风险和自身(综合)风险。针对各类风险,方翔提醒科考队员们要注意掌握相应的风险化解方法,包括拉大间隔避开落石、防护紫外线等,同时通过适当活动、适量喝水、减少睡眠、平稳心态等方式缓解高原反应。魏芳震建议队员们要做好充足的物资和心态准备,提早调整饮食,主动适应高海拔环境,享受安全科考。
方翔(左)和魏芳震(右)作主题报告
会议当晚,队员们与就本次珠峰科考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化解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研讨与培训。
珠峰之上,勇攀科学高峰。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的成员们将分别从北京、上海、合肥、南京等多地出发,齐聚珠峰大本营。此次珠峰科考动员与野外安全培训会有助于促进同道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对后续野外科考过程的团结协作与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线上线下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