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2021年工作会议”(以下称“超站联盟会议”)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由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办,德阳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敏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教授胡敏作大会主持
超站联盟发起人张远航院士首先致辞,自2013年建立起,本次会议已经是第九届超站联盟年度会议,张院士提出超站联盟将提升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业务化监测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科技部二十一世纪中心处长王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也分别致辞,充分肯定了超站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及我国大气污染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和德阳市副市长卿伟在致辞中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超站联盟会议”在德阳召开恰逢其时,对整个川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超站联盟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致欢迎词
来自全国各地大气环境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针对“区域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网”、“大气超站在重污染防控中的作用”、“大气氧化性监测和质量控制”等三个主题分享了23个学术报告。
开幕式致辞和部分专家报告(按报告顺序)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首先以“‘双碳’背景下,大气环境科技创新的机遇”为题作特邀报告。刘文清院士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的进展情况,尤其是激光光谱技术和垂直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污染治理起到的重要作用。刘院士最后指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约束下,控制污染、实现低碳转型的绿色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作特邀报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陈善荣站长,作了题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进展”的报告,详细回顾了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近几年的发展,提出了“十四五”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重点提出了2022年监测总站和北京大学将联合启动全国“超站”联网工作,目标建成全国“超站”一张网,并建设超站运行管理新机制,全面助力协同控制、减污降碳,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高水平的监测科技支撑平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作特邀报告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谢绍东教授介绍了川渝地区大气超级站联网在区域污染成因识别和联防联控中的作用。首次实现川渝地区7个超站联网,应对冬季重污染过程防控,阐明了超级站高时间分辨率测量的高精度多参数大气污染数据如何精准快速的分析大气污染成因,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助力四川省2021年达标目标实现。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作特邀报告
专题报告结束后,线上与线下参会人员共同围绕超站联盟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展开讨论。会议最后胡敏教授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现场集合了来自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和7个科研院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15个环保部门的近百名大气环境研究和业务人员,同时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和直辖市的超过300人通过网络参会,不仅参会人数和报告数量为历届之最,而且从报告内容来看也表现出研究层次高、覆盖面广的特点,从超级站建设、大气污染成因、监测技术的提升和未来的拓展做了全方面的交流,对超级站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未来的超站网络仍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个站点的功能和空间定位、增强超站的区域性,进一步优化超站监测的科学性和整体性。通过多学科交叉和区域超级站联网等手段,超级站将在深入研究区域污染成因和区域传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多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2021年会议
会前1月10日下午,刘文清院士、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兰勇书记等领导和参会人员参观了 “川渝超站联网观测实验”中的德阳超站。川渝地区已建成的6个超站与德阳超站共同形成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的综合立体监测网络,监测参数的广度和深度均为近年之最,可多角度精准诊断川渝地区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科学支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月10日与会人员参观四川德阳超级站
“中国大气超级观测站联盟”成立九年来,在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分析、重大活动保障和重污染过程预报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大气监测和大气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郭松、陈一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