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在持续,而且有增无减。和食源性、接触感染传染病不同,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爆发速度快、传播面积广,社会危害与影响大。不同于其它媒介的传播,空气传播疾病和诸多因素如温度、湿度以及污染物种类浓度等紧密相关。此外,不同病原体在空气中的活性、感染力等也存在显著差别,而对于一些未知病原体相关信息更为缺乏。在气候变化日趋严重的当今,人类面临着日益增加的传染病爆发的健康风险,空气污染也进一步加重了这些生物传播感染的风险。自SARS以来,虽然世界各国加强了空气传播疾病的防范与控制,但在应对新型传染病以及一些卷土重来的疾病上还缺乏一些理论与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厘清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的风险,明确当今以及未来的疫情防控措施,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组织召开了以“气溶胶传播新冠肺炎”为题的研讨论坛。来自国内外近30个科研单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院、加州理工、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江南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坛医院、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昆士兰科技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研讨。遵照现有疫情的防控要求,研讨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要茂盛教授主持开幕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处刘羽处长出席并致辞。随后,昆士兰科技大学Lidia Morawska教授(线上)、复旦大学陈建明教授(线上)、佛罗里达大学Chang-yu Wu教授(线上)、科罗拉多大学Jose L Jimenez教授(线上)、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清华大学王建斌研究员、北京大学要茂盛教授、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研究员、地坛医院李兴旺主任医师分别做了30分钟的特邀报告,针对新冠病毒气溶胶在封闭半封闭空间的传播规律、影响因素、监测与测序技术、新冠病毒的排放、新冠肺炎的控制以及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转归等进行的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要茂盛教授、广东工业大学安太成教授、清华大学蒋靖坤教授、香港大学李玉国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研讨。
线下与会专家合影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新冠肺炎的气溶胶传播,从环境、医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监测技术、物理以及气溶胶科学等方面进行深入广泛交流。通过该论坛,与会专家一致强调加强世界各国专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寻求探讨应对未来类似新冠肺炎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方案,促进世界人民健康与文明的持续与共同繁荣。